跳转至

《》让我学会__

原题再现

最是书香能致远。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、启智增慧、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,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,树立崇高理想,涵养浩然之气。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,阅读可以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,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。

请以"《》让我学会__"为题,写一篇文章,表达你对上面这段话的体验、感悟和思考。

要求:把上面给出的题目补充完整,并把它抄写在作文前面;"《》"必须是一本书或一篇文章;有真情实感;文体自选,诗歌除外;不少于600字;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、校名和人名;不得套作、抄袭。

范文

《呼兰河传》让我学会陪伴

金灿灿的阳光越过窗台,停留在翻动的书页上。我从书中抬起头来望向窗外,外公正弯着腰收萝卜。看着他的身影,我仿佛回到了儿时。

小时候,由于父母工作繁忙,我被送到了外公家。外公和萧红的祖父一样,都有一个菜园子。我时常撒开脚丫在园子里追着蝴蝶跑,边跑边喊:"外公,抓蝴蝶咯!"外公总是注视着我追蝴蝶的身影,而后呵呵地笑起来:"小心点,别摔喽。"与外公在一起的日子都是闪光的,蝴蝶翩飞、蚂蚱竞逐、鸟儿啼啭,好不快活。

只是,后来我被父母接到城里,离开外公,离开了生机勃勃的菜园。新朋友的加入、学业的繁忙让外公的身影在我的记忆中逐渐变得模糊。直到我进入《呼兰河传》里的大花园,童年的欢乐时光又重回我的心头。恍惚中,我仿佛变成了小萧红,外公就是书中的祖父,我跟在他身后,帮他把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,拿着狗尾巴草和他争辩,抱着水瓢把水往天空一扬,大喊着:"下雨啰!下雨啰!""细雨"中,外公笑颜如故。

然而,还未等我细心品味完这祖孙温情,书中行进到了祖父教萧红念《回乡偶书》的情节。"我也要离家的吗?等我胡子白了回来,爷爷你也不认识我了吗?"小萧红的这句发问使我几欲落下泪来——我已经许久没有回去见外公了,每次总说得空回去,然而等我真正得空了,外公还在吗?还认识我吗?流光容易把人抛,红了樱桃,绿了芭蕉。爱是悬崖边上的百合花,必须要有陪伴的滋养,才能绽放。

暑假,我迫不及待地回到外公家。那菜园还和以前一样,菜苗大片地生长着,蝴蝶仍然飞舞。外公却不一样了,风能轻易地从他的背心穿过,把背心吹得鼓起来。见到我,外公惊得眼睛都瞪圆了,而后眯着眼笑起来,眼角叠起深深的沟壑。"回来好呀,回来好呀!"他一边说,一边紧紧拉着我的手,似乎生怕我跑掉。我心头一酸,对他承诺道:"外公,以后每个假期我都回来陪您。"

"孙女儿,今晚我们吃炖萝卜嘞!"外公的声音飘进我的耳朵,而后大门被打开,外公拎着几个大萝卜站在门口。我放下手中的《呼兰河传》,上前接过他手里的萝卜,甜甜地应道:"好啊,外公炖的萝卜最好吃了!"

《昆虫记》让我学会热爱自然

"夜已晚了,夜晚九点的天气比较凉爽,蝉已不再鸣叫了。它白天唱了一整天,夜晚来临,也该休息了……"

傍晚的凉风吹乱我的发梢,也吹动了课本的纸页。坐在书桌前,我忍不住又翻开课本读了一遍《绿色蝈蝈》。开学以来,这是一篇我没有预习过的课文——我害怕虫子,每每瞥见移动的黑色小点,我的四肢便会传来一阵毛骨悚然的麻痹感。今天语文课前,我鼓起勇气翻开课本,入眼的却不是虫子,而是村子里的国庆节。法布尔宁肯抛弃盛夏的庆典,也要去观察昆虫的生活吗?我耳边仿佛传来急促的蝉鸣,也传来草丛中蝈蝈悠长的叫声,第一次,我意识到它们也有自己的生活。

想到这儿,我站起身从爸爸的书架上取下法布尔的《昆虫记》,翻到了《夏日音乐家:蝉》这一篇。每年夏天一到,蝉鸣声便起。只是,我从来没想过去细瞧它们——我害怕蝉粗壮的节肢和巨大的复眼。然而,在法布尔的笔下,它是那么温和而又可怜啊!蝈蝈捕猎它,蚂蚁撕咬它,但它只要在短暂的夏日里放歌一曲就心满意足了……

我正出神之际,外出散步的爸爸回来了。他把手背在身后,微笑着走到我的书桌前。"听说你今天学了《昆虫记》,我给你找来了一个教具,看!"他摊开手掌。一只蝉蜕!我迟疑着,轻轻拿起这只褐色的壳。那几只小小的爪子轻轻刮过我的手心,留下一丝痒痒的触感。

"爸爸,蝉真的等了四年,只为了活一个夏天吗?

爸爸点点头,轻声道:"也有些蝉只要等一年,还有些蝉要等十几年,但其实,它们等了更久。"

"更久?"

"是的,大自然几亿年塑造了蝉。昆虫的进化史比人类还要复杂、漫长,从这个角度来说,无数蝉接力等待了几百万个世纪,才给你留下了这片蝉蜕。"

闻这话,我心中涌起一股奇异的感觉。一直以来我都只将这些小虫子看作世界中的背景,但其实它们也有自己的历史和生活,跟人类的一样艰难而伟大。当法布尔饱含感情地端详着这些小生物时,他是否也惊异于它们与人的相似之处?他是否也曾发现,自己是在与大自然以亿年记的演化成果交流?

《昆虫记》为我打开了一扇微缩社会的门,也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自然历史的门。昆虫于我而言不再是恐惧的象征,而是自然的使者。此刻,我与它们都居住在这颗蔚蓝的星球上,享受着这个短暂而美丽的夏天。